2012年8月10日星期五

Lenovo K800 評測 (Intel CPU android 手機)


Lenovo K800 評測

文章分類: 智慧型手機

雖然由於港台沒有推出的關係,我們比較少機會接觸 Lenovo 的智慧型手機,但它們在大陸的知名度也是不低的;像是我們評測過的樂 Phone S2,就不失為體積適中的一個選擇。恰好運行 Intel 處理器的智慧型手機對我們也很陌生(畢竟港台還沒有市售產品),到底以下評測,第一部在中華地區銷售的 Intel 核心智慧型手機 Lenovo K800 會有怎樣的表現,不只是大家,我們也有點期待呢。

外觀與手感


評測影片(廣東話)

K800 的設計可以看出和以往的樂 Phone 系列有明顯的區別,由那時比較圓潤的外型,變得稜角分明,但也不顯得方正單調,反而帶點像 ThinkPad 的專業感。機面配備的是一片 4.5 吋 720p 螢幕,左右的邊框明顯比其他同期的手機要粗,所以拿在手上,K800 並不像是一部 4.5 吋螢幕的手機,甚至對比之下,比 4.7 吋的 HTC One XL 和 4.8 吋的 Samsung Galaxy S III 更寬;加上較陽剛的線條,欠缺弧形和人體工學設計的它可能會讓一些使用者感到不舒服。

手機的機頂和機底都採用了類似網紋的設計,機頂除了 3.5 mm 插頭外,還有一顆很大很好按的電源鍵,而機底則是一個揚聲器和 micro-USB 接口 -- 比較可惜的是 K800 的揚聲器音量較低,使用者可能要適應一下了。在 MWC 初接觸 K800 時,我們曾經遇到過拉絲紋以及磨沙面兩種背蓋,而這次到手的評測機則屬於前者,也就是說上市版本應該就是這個了;無論是哪種背蓋,K800 背面近機邊的位置都有修成斜邊,多少彌補了因機身過寬造成的不良手感。

主介面


評測影片(國語)

開機後,我們並沒有在 K800 上找到熟悉的 Android 介面,正確點來說,應該是和印象中熟悉的 Android 操作概念完全沾不上邊 -- 雖然改動並不如魅族 MX 的 Flyme 系統般大,不過這個樂 Magic 3.0 介面也讓我們花了點時間去適應。這個和之前樂 Phone 相近的介面,在我們看來並不算特別好用,在換頁時有跳格的狀況出現,同時換頁的速度過高,讓整個操作感變得很奇怪。

程式列表


雖然主介面操作感不佳,但其將程式列表放在頂部通知列的右方,也就是常駐在螢幕的右上角,使用者不論正在使用任何 apps,都可以透過它來開啟其他程式,直接提高使用效率,概念和 Windows 的開始功能表相似。這點是我們很讚賞的,而且在程式列表中,K800 可以用按住圖示的方式來進入編輯模式,這時使用者可以以拖動的方式建立資料夾,也可以刪除不用的 apps;唯一的不足,是在列表中使用資料夾功能時,一定要用右上方的 x 鍵,而不能透過按資料夾外的地方來關閉。

小工具和內建軟體


在談把主介面和內建軟體一起探討的原因前,先來看一些比較基本的功能 -- 首頁被安放在主介面的最左頁,只有頂部的天氣時鐘和下方的四葉草小工具,而這版是不能編輯的;在其他頁面,加入小工具要用目錄鍵來實現 -- 對,K800 上加回了目錄和返回鍵 -- 而空白的頁面則會被自動刪除。如果一個小工具(像行事曆)有其對應程式的話,使用者可以在該頁面按目錄鍵並選擇開啟程式。

手機內建的小工具除了基本的設定和行事曆等之外,有一些是比較有趣的,像是一個資訊 widget,專門用來產生提供不同內容的小工具;不過這些小工具也正正是問題的來源:它們可以提供不同來源的新聞和內容,但這些內容,只限通過小工具瀏覽,並沒有相關的 apps。正確來說,手機有內建不少功能相似的 apps,但來源卻是不同的。好像新浪音樂或是酷我新歌榜,這兩個可以通過小工具串流聽音樂的來源,手機沒有對應的 app,卻內建了第三方的多米音樂;而網易頭條的小工具,也沒有和內建的網易新聞整合。這些小處都讓我們覺得系統配合度不高,不夠完整。


不過,說到 K800 的內建軟體也不是沒有好東西,首先是雖然手機在恢復出廠設定後,已經內建了 16 個第三方 apps 如相機 360 和大眾點評等等,不過系統還是容許使用者自行刪除這些 apps,以省下手機的內建儲存空間。而雖然沒有 Google 服務,但廠方還是在手機內建了自家的樂商店,裡面除一般 apps 外,部分也會有專為聯想定制的版本。

設定


來到設定,K800 總算有點 Android 的樣子了(XD),系統基於 Android 2.3.7 的它,在設定上並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地方,不過還是可以找到一些值得一提的東西。在通話設定中,我們可以看到和 HTC 手機差不多的接通電話震動功能,而下方更可以看到很方便駕駛者的免提耳機設定,可以選擇在有來電時即時或過數秒後接聽。聲音方面 K800 提供獨立的場景模式設定,預設有一般、會議、靜音和戶外四種,每種都可以自行調整;可惜並沒有提供自定場景模式,在彈性上會稍為差一點。

在設定列表中我們可以看到有聯想服務一項,不過我們也只能夠得知它有訊息推送的服務,也可以設定推送時段,其他就不得而知了 -- 因為我們在香港測試時,不論使用正常還是快速註冊,都不能用 K800 建立相關帳號呢。說到帳號,K800 作為大陸手機,沒有內建正體中文介面和 Google 服務是很正常的,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利用 Exchange ActiveSync 做到聯絡人和電郵同步,也算是堪用了。


設定中比較大的改動在最後的系統信息部份,一點進去第一項就已經看到有任務管理,也就是現在 Android 中常見的工作管理員了。這邊除了可以按程式右方的 x 關閉外,也可以直接點一下來切換前台程式,只是不知為甚麼這個頗重要的功能會被安放在如此隱蔽的地方,而沒有包含在程式列表之中。同樣有點奇怪的是,這部分可以看到手機和記憶卡內的剩餘空間,也可查看不同 apps 的資料佔用的空間大小 -- 這功能明顯和系統原生的重疊了啊。不過,這裡有一個功能是不錯的,就是可以看到 RAM 的使用量,不只是用了多少剩下多少,而是列出可釋放和不可釋放等的細項呢。

通知列設定


通知列是我們對 K800 其中一個比較滿意的地方,因為這裡除了通知以外,也加入了設定功能,而且更是事無大小,包括無線、場景和訪客模式等都可以再此設定;如果說這功能其他定製系統都有的話,那加上在通知列啟動撥號和短訊功能夠強了吧?唯一不足的就只是其只是捷徑而不能直接在通知列操作就是了(好了是我們要求太高啦 XD)。加上之前提過,K800 將程式列表做在通知列右方,我們稱它作最強的通知列也不為過了。

多媒體


既然我們都說過,K800 的外觀很有 ThinkPad 味,那此機的定位也明顯不是玩樂方面的了;不過即使已有心理準備,我們還是覺得 K800 的多媒體功能比想像中的要差了些。先看音樂播放器,一打開發現雖然其 3D 專輯介面很不錯,操作也算流暢,但我們卻找不到通往正在播放畫面的按鍵,介面也沒有提供迷你播放器。原來要在 app 內跳歌,一定要先按目錄鍵才可以打開播放畫面,實在有點不便。另外,其對於 Unicode 以外的 ID tag 支援性也不高,一些正體中文和日文都會變成亂碼,功能上除了可以顯示歌詞和專輯圖片外,就只有批量刪除比較特別,也沒有均衡器功能。


不過,說 K800 在多媒體方面一無是處也有點過份了,因為手機由內建一個媒體中心,內裡使用了一個 3D 介面,顯示效果算是不錯的。App 內集中了音樂、圖片和影片,每部份都可以支援不同方式的顯示,當中音樂只要進到播放列表就可以看到迷你播放器,比獨立 app 要好上一點,不過瀏覽相片時我們卻發現其多點觸控放大縮小並不是無段的,而是在大、中、小之間切換。


相機


測試影片(1080p)

說到相機,K800 的表現算是合乎期望的,其攝影介面不算覆雜,主要的按鍵都集中在右邊,功能上近期手機有的 HDR 和全景模式到可以找到,而常用的觸控對焦、ISO、白平衡和場景模式也沒有少 -- 不過也僅止於此了,並沒有突出的功能。畫質方面,雖說 K800 配備的是 800 萬像素相機,但在此機身上卻印證了「像素不等於質素」這一名句 -- 用縮圖來看的話還可以,但一放大看,缺點就出來了,即使是日光下的照片都算不上十分清晰,而且到了室內,其成像已經沒有銳利度可言,雜訊也是偏多。


測試影片(720p)

不過較可取的是,其全景相片可以多方向拍攝(雖然會有被移動物件影響的情況)而且接合的準確度不錯,HDR 的效果也頗明顯自然。至於影片方面 K800 可以拍到 1080p,不過拍風景的話我們建議大家選擇 720p,因為實測之下,後者的焦距會比前者要廣一點。

效能與電力


K800 作為我們測試到第一部基於 x86 平台的手機,其效能表現是我們比較好奇的。先看看跑分,手機在 Quadrant 測試中得到 3,338 分,比上年推出的雙核心手機為高,當中又以記憶體的效能的分數最突出,比四核心手機如 HTC One X 等還要強,即使和 Snapdragon S4 相比也不會差很遠。Linpack 的得分則是 87.054 / 91.468 MFLOPS,可以看出其運行單線程和多線程測試的得分並沒有很大分別,這是因為這顆 Intel Atom Z2460 處理器可以支援到單核心超線程(也就是 Hyper-Threading),所以跑單線程和多線程的分別並不會很大。


圖像處理可說是 K800(正確點來說是 Z2460)的弱項,其內建的 PowerVR SGX540 圖像處理器,和 Galaxy Nexus 上的基本一樣,其運行測試軟體所得出的成績,自然也不如最近推出的四核心手機亮眼。好像 Neocore 跑出 52.5 fps,就是很少見得出低於 55 fps 的成績;而 Neocore 1 / 2 的 49.6 / 29.5 fps,也明顯比同其手機遜色。最後也看看 Vellamo,K800 的得分為 1,123,在現有手機中算是不錯的,可是我們在實際瀏覽網頁時,卻可以感受到明顯的跳格狀況。

總括來說,這顆 Atom Z2460 的性能以手機的單核心處理器來說是超強的(要記得 Z2460 之上還有一顆 Z2580),這可能就是架構的分別,也是 ARM 核心處理器即使表面上和 x86 看齊,但操作感還是有差的原因。雖然我們在介面操作等等的狀態下,沒有覺得 K800 的效能很強,但這很可能是外加介面和自定化的問題,因為我們在 MWC 動手玩 Intel 方面的原型機時,也對其有不低的評價。


好了,最後也來看看 K800 的續航力和散熱表現。手機內建 1,900mAh 電池,比 Samsung Galaxy S III 要低一點,但我們用手機持續在樂商店下在更新不同的 apps,經過約兩個多小時後就用去了 40% 電力;其後再待機三個小時,電力就再下降了 10%。就這樣看的話,我們可以說此機的電源管理能力大約和現有的 Android 手機相當,而且我們在手機持續下載檔案時,並沒有感到明顯的發熱,就只是手機底板的位置有點暖而已 -- 這下總算洗脫 x86 續航力低而發熱量高的污名了。

總結


這次測試 K800 是頗為特別的一個經歷,因為一般來說我們都比較著重在手機的軟體,像是介面是否好用、內建的 apps 是否有其特色等等,不過 K800 不同:其作為一部運行 x86 平台的手機,只是機背那張「Intel Inside」的貼紙就已經注定其硬體規格和效能將成為重點,所以不意外地這也成為著墨最多的地方。

至於軟體,在經過小米手機、魅族 MX 四核,到這次的 Lenovo K800 之後,我們明顯的發現,和國外品牌不同,一般以大陸為中心的 Android 手機(如魅族小米)比較偏向高度的自定化,以先迎合大陸用家為大前提。他們受 iPhone 的影響也較深,像上述兩廠都不約而同地刪除了程式列表;相反以國際市場為目標的大陸品牌(如華為和 ZTE)和國外品牌,都只是在基本的 Android 操作概念上進行修改。


這兩者的最大分別,就在於升級的難度。一般國外品牌(包括以國際市場為軸心的大陸廠商)由於修改不大,所以在推出手機系統升級時,要處理的東西也比較少,這樣就可以在推出大量型號的同時,保有一定的升級速度,而以國內為主的話,升級所需要的工夫就較多。不過小米是做系統出身的,而魅族推出手機的時程也較慢,所以有較多時間專注於升級。

至於 Lenovo,從測試過的手機(樂 Phone S2 和 K800)來看,可以說是介於兩者之間,推出的手機型號較多,也有高度的自定化;可是數部手機下來,我們還是覺得其介面比較難用,我們適應其操作的時間也較其他國內品牌要長,當中的原因也許就是在如其介於上述兩者的定位了。我們不否認在某些方面,好像通知列的優化等 Lenovo 都做得非常出色,不過其他主介面等,以及高度自定化對系統效能的影響,都是 Lenovo 所必需解決的問題。幸好以 Lenovo 的規模,要維持手機升級的速度應該不難,所以只要針對這些問題推出重點升級,相信要同時打下國內外兩種市場,並不是沒有可能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