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7月19日星期五
芷君「唇讀」揚威全球
芷君在專訪中以流利英語道出「唇讀」由來;訪問其後經多個外國媒體轉載,摘星狀元的動人故事,瞬即傳遍全球。 CNN播出芷君訪問後,隨即成為最熱門的新聞條目,更受到美國、英國、日本、泰國、意大利等多國媒體轉載。
芷君在訪問中稱,發現手指感覺不到點字後,曾試過不同「閱讀」方法,最後感到只有嘴唇可使她「閱讀」點字,坦言在別人眼中,這種閱讀方法十分奇怪,「當我要在公眾地方或在不熟悉的人面前閱讀,我會感到很難堪」。
成就令專家大為吃驚 被問及收到成績單時的感受,芷君稱:「感到很驚訝和興奮,部份課目的成績超乎預期。」她希望入大學修讀英語繙譯,與世界各地讀者分享動人心靈的書籍,更稱:「今年付出的努力,已取得成果,會珍惜已有的東西。」
來自美國北卡羅來納中央大學教授、專門研究殘障教育的教授沃姆斯利,對芷君的成就也大為吃驚。他指芷君並非唯一用唇讀的視障人士,但他認為芷君是首個能夠用唇讀讀得如此好的個案。報道更引述權威性的解剖學叢書,揭示嘴唇其實比手背更敏感;縱使是相隔一至三毫米的點字,也可感應。
文憑試:失明聽障 曾芷君:不因殘缺寬待自己
失明、聽障、手指觸感差,通通不影響應屆文憑試考生曾芷君靠嘴唇讀凸字,發奮讀書,成功考獲3科5**、兩科5*的佳績,爭入大學。
芷君表示,今次成績比預期中好,收到成績單後第一時間通知父母和一直幫助她讀書的老師。她又稱,父母從小一直教導她,樸實有意義的生活,比物質生活更充實,形容自己一直以來都過得很快樂。
對於自己的殘障,芷君說不認為因此放寬對自己的要求,而是要學會面對現實,因為往後將有更大的考驗。
雖然自己聽力有問題,芷君依然報考中英文聆聽考試,她稱是為了測試自己的勇氣,和鍛煉日後挑戰困難的勇氣,希望可以鼓勵其他人面對困難。
2013年7月15日星期一
2013年7月14日星期日
2013年6月13日星期四
棄真銀三個月 美新婚夫婦 虛擬貨幣度日 bitcoin
棄真銀三個月 美新婚夫婦 虛擬貨幣度日 http://forum3.hkgolden.com/view.aspx?message=4505323&page=1 LIHK HKGolden @ Android
2009年面世的虛擬貨幣Bitcoin越來越流行。美國一對新婚夫婦為了以獨特方式展開新生活,決定只用Bitcoin生活三個月,不論買家居雜貨、外出用膳,還是交租入油,都會以Bitcoin付款,誓要將真金白銀拋諸腦後。
「我們要將使用Bitcoin的可能性推向極限。」來自猶他州的克雷格(Austin Craig)與太太賓厄姆(Beccy Bingham)度蜜月過後,會在下月27日正式展開90日「Bitcoin大作戰」,將在現實生活中所有使用虛擬貨幣的經歷拍成紀錄片。他們目前已在網上籌得3,752美元(約29,000港元)現金連Bitcoin,實現拍片大計。
圖說服業主收Bitcoin
兩人的目標很簡單,就是生活中衣、食、住、行每一環都以Bitcoin找數。賓厄姆先向老闆埋手,成功說服對方以Bitcoin出糧,但預料交租將是最大難關。「我們要找業主談一談,解釋Bitcoin如何運作、有甚麼好處、說服他接受Bitcoin其實是百利無一害。」若一切順利,兩人下個目標就是說服旅行社與航空公司讓他們以Bitcoin旅遊。
其實「Bitcoin大作戰」絕非無中生有,早前加州一位生育專家就破格接納Bitcoin繳款,為一對夫婦進行胚胎移植,成功為這對夫婦誕下全球首個「Bitcoin BB」。
金融海嘯後,人們不再信銀行體系以至實體貨幣,令Bitcoin這種虛擬貨幣速迅冒起,讓用戶在網上匿名轉賬,繞過銀行付款。
Bitcoin兌各種主要貨幣有不同滙價,其中兌美元波幅大,引起炒家注意,不少人視它為投資工具,截至前天(周二)1 Bitcoin兌107美元(約835港元)。
英國《每日郵報》
2013年6月10日星期一
透過Wi-Fi訊號感應手勢操控
2013年6月6日
文:航仔
手勢操控遍及遊戲機以至智能電視,究竟幾時才可拍一下手就控制到屋內電器同燈光?華盛頓大學研究人員們建立出一個名為WiSee的手勢操控技術,利用一部特製Router作接收器,再加上家中一些配置Wi-Fi天線的產品如電腦、手機等協助,以Wi-Fi訊號來檢測用戶的手勢指令。
研究人員表示,該技術跟微軟Xbox Kinect傳感器的概念非常相似,但補充說新技術不但更簡單便宜,而且不需要用戶跟被控制的設備在同一房間內,因為Wi-Fi訊號可穿牆過壁,不受線路及聲音限制。訊號經收窄後可感應到細微動作,用戶需要先以一個「招牌動作」來啟動接收器,然後就能透過事先登記的動作操作不同電器。
現時該技術可識別九種不同的全身手勢,從用手推、拉以至投保齡球的全身動作都可感應到。研究人員請五名用戶在一間兩房公寓及辦公室作測試,於900個手勢中準確分別到當中的94%,成績相當不錯。